国产一区二区,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一,日韩国产精品视频,日本一区二区电影,91成人免费看片,国产网站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午夜一级片

返回首頁

福建莆田茶葉好(福建莆田有什么茶葉)

來源:m.maxvalcloud.com???時間:2022-12-14 06:40???點擊:86??編輯:admin???手機版

1. 福建莆田有什么茶葉

石瓢壺

  石瓢壺是紫砂銘器的經典款式,此款為清嘉慶陳曼生所創(chuàng)曼生十八式之一。壺造型仿箬笠,形狀、色澤古雅。經后人多次改良,細分有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紅華石瓢,漢棠石瓢等。

  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樸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 穩(wěn)重之感。壺身八字造型,造成一個主視角度內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顯現簡樸大方 的氣度。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于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干凈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于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xié)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系,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仿古壺

  仿古,為清代邵大亨初創(chuàng),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后人仿制這種壺形就成了模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仿古壺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于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其中有必要特別提出來說的是仿古壺中的仿古如意壺。仿古如意在傳統(tǒng)仿鼓扁壺造型上加飾如意筋紋,身、蓋、頸、腹、鈕,錯落有致,骨肉亭勻,壺的口沿與壺蓋截成一條圓線,口蓋各占一半,蓋子蓋上即合成飽滿的圓線,其對作者的考量可想而知,壺流胥出自然,壺把勻勢而起,且與壺身如意貫氣,壺鈕為如意形橋梁式,平緩舒展合體,整器精美絕倫,而且能夠在泥色的襯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

  供(龔)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所創(chuàng),相傳他的創(chuàng)始人姓龔名春,取自諧音,這把壺被稱之為供春壺。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供春作為書僮隨進士吳頤山來到金沙寺伺讀,閑暇時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參照寺院內大銀杏樹的樹癭,做出了“指螺紋隱起可按”的供春壺。

  供春壺傳世極少,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周澍《臺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p>

  掇球壺

  掇球壺亦是清代邵大亨首創(chuàng),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紫砂壺中最受歡迎的款式之一。掇球壺一身素氣,光滑可鑒,完全是讓簡練形體來展示其美的內蘊,假使在其壺身壺蓋上刻上字畫,那就會顯得畫蛇添足了。有人也這樣做過,但是歷史上的就留不住足跡,必須被淘汰出局。

  掇球壺從整體造型來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細細分解無不取之于球!壺身就是一個大球,當然有的壺適當將其形體壓扁一些,這也是為了整體美的需要,壺蓋是半個球,蓋的又是一個球,而壺嘴及壺把則是截取球上的一個弧。

  來看壺身,若是一個滾圓的球,那按照透視學的觀點來看它的最亮點應該是球體的中間,這個亮點至上而下左右應該是等距離的,然而,掇球壺卻將壺腹稍稍往上移一點,這就使壺身更顯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壺身扛起了壺嘴與壺把,這種幾何學上的比例,我們的制壺先輩雖然說不出道道兒來,可他們知道必須這樣,否則的話,這壺做出來就太丑相了。

  壺肩至壺口必須有一個直挺的過度與銜接,壺口與蓋的相接要有線條承載,否則那壺蓋就沒有一個根基所在,壺蓋雖為半球,但又不是絕對的,它可以根據需要作適當的切割,那蓋的也是如此,但必須從整體上看是球形,換成橋形,扁形,方形都將不倫不類。

  壺流必須一彎半,而其口小根大,與壺面的連接應該很自然的,仿佛從壺體上轉折過去。壺把要從壺肩開始,逐漸由粗變細,引至壺下腹而收,這樣整個壺看上去猶如行云流水,非常暢達。

  西施壺

  西施壺靈感來源于西施: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是紫砂愛好者必收的壺型。

  此壺型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壺蓋上有圓球形壺鈕襯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與小短的壺嘴,就形成了世人喜愛的西施壺,西施壺看似簡約,實為嚴謹,好似渾然天成。

  其中倒把西施壺,也稱作是文旦壺。

  龍旦(龍蛋)壺

  龍旦壺造型極其簡約,其圓滑可愛的造型深受壺友喜愛。作品做工小巧精致,壺身通體為蛋狀,壺身光滑圓潤,短嘴為直流狀,倒把拿捏方便,扁圓珠紐.

  “龍蛋壺”造型取于蛋形,在東方文化中,龍又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吉祥圖騰,所以我們用“龍蛋”來命名,是我們對美好的祝愿與寄托。其圓潤可愛的造型寓意吉祥美好。

  秦權壺

  “秦權”是秦朝統(tǒng)一度量衡時期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權壺仿此而出,短流,環(huán)耳形把手,嵌蓋微鼓,鈕似橋頂,整體簡練、古樸、大方。

  秦權壺早期采用的都是環(huán)耳形把手,現代多改為龍形把手。

  南瓜壺

  南瓜壺是花塑器的一種,而花塑器器形以自然界的動植物形似為主,同類的還有壽桃壺、竹段壺等等。

  南瓜壺造型扁平,壺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圓鼓,向上漸收斂而成壺口。流似卷狀瓜葉,把作成隨意彎扭的瓜蔓,藤蔓貼飾壺身,鈕似瓜蒂,身為瓜形。整體渾然天成,自然有致。整體造型以視覺上的回顧轉向來表白自然微型機的變化和造型上的整體感,趣味性與藝術性皆臻妙境。

  潘壺

  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據當地鄉(xiāng)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通常這種隨嫁的潘壺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妝臺裝發(fā)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為陪葬物,以示對娘家養(yǎng)育的感念之意。

  潘壺常分三種: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yǎng)成后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周盤

  周盤也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此款紫砂壺以羅盤為原型,表自省之用。取意羅盤雖表面圓通,卻堅持己見,曲直合一乃為人之道也。

  周盤圓潤而不失剛勁,暗蘊太極,有形而無窮,或曰大視野,寬胸懷,任憑大風大浪,我自巍然不動。寓意為人處世,寬容大度,能屈能伸。擁壺自省,以凈其身。相逢重大抉擇,執(zhí)周盤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圓。

2. 莆田的名茶

莆田是茶葉消費大市,可以說每家每戶都有喝茶的人。你可以隨便去個小區(qū)周邊看看,茶葉店遍地開花。

3. 莆田 品茶

茶葉店,只要你假裝買茶葉,他都會請你品茶。

休閑所,只要你穿戴整齊些,進入休閑所,服務都會免費送上一杯熱茶。茶館,進入茶館得花Q。

4. 莆田有名氣的茶葉店

宅茶是指某個人家出品的茶葉,屬于私茶的一種,例如仙游鄭宅茶,它是福建莆田仙游的特產。

宅茶精品仙游鄭宅茶,原產于仙游縣圣泉村鄭宅,始植于隋代,唐宋間鄭宅茶葉已成為貢品。

宅茶一般都是私人珍藏,具有醇厚回甘,內質豐富,清幽如蘭的特點,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滑韻味強,主人的珍藏品。

5. 莆田有什么茶葉特產

1、興化米粉興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歷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國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采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其成品條細如絲,潔白透明,勻韌不碎,質地優(yōu)良。

2、文旦柚1983年,經福建省科委鑒評,認定文旦柚為優(yōu)良柚類品種,同時被國家農業(yè)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研究所確認為是柚類中的佳品。

3、桂圓(龍眼)由于木蘭溪兩岸氣候溫和,雨露濕潤,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質適宜,所產的龍眼質味冠神州。成為我國桂圓的佼佼者。

4、荔枝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聞天下,而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為最。

5、紫菜南日紫菜莆田市秀嶼區(qū)南日鮑協(xié)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福建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6. 福建莆田有什么茶葉特產

1、方家鋪子桂圓

方家鋪子 5A桂圓干450g/袋 龍眼干 帶殼桂圓肉 燉湯泡

方家鋪子始創(chuàng)于1906年,是一家專注于東方滋補食材的百年老鋪。主營滋補干貨、養(yǎng)生茶飲、高端滋補及藥食同源類健康產品。服務超過1000萬家庭,產品長期出口港澳臺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

2、綠帝桂圓

綠帝5A大個桂圓干福建龍眼干 干貨特產500g 銀耳蓮子羹

“綠帝”是著名干貨品牌,是廈門嘉祺企業(yè)下屬品牌之一。秉承“中國味、健康味”的理念,創(chuàng)始17年來專注于經營具有膳食養(yǎng)生和食療功效的特色干果蔬、干食用菌和干海產等食養(yǎng)產品,現已具備規(guī)?;藴驶奶厣r業(yè)養(yǎng)生食品的研發(fā)、加工能力。

3、 八荒桂圓

八荒 福建莆田特產桂圓干500g 肉厚核小蒸汽烘干 煲湯

八荒隸屬福建省古田縣大豐工貿有限公司,銀耳知名品牌,福建省名牌產品,福建省著名商標,商務部批準的具立進口權的綜合企業(yè),國內菌菇行業(yè)領先企業(yè),福建省農業(yè)產業(yè)化省級龍頭企業(yè)。 福建省古田縣大豐工貿有限公司是國內菌菇行業(yè)領先企業(yè),“八荒”從生產基地、研發(fā)、加工、品牌、服務進行產業(yè)鏈建設,自1995品牌注冊成功,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食用菌品牌商。

4、富昌桂圓

富昌 桂圓肉480g 不熏不摻 無核免剝去皮燈籠桂圓肉福

國內干貨產業(yè)知名品牌,食用菌產業(yè)知名品牌,集生產、加工、銷售、采購于一體的大型商貿公司,產品涵蓋南北干貨、調料、調味品、凍干食品等,

5、禾煜(HEYU)桂圓

禾煜 甄選6A桂圓干450g 不熏不摻不染 桂圓肉 龍眼干

禾煜--暢銷華東十余年干貨食材品牌,創(chuàng)立于2006年,主營健康干貨食材,旗下有雜糧粥料、菌菇紅棗、干貨海產、堅果炒貨、花茶谷粉等千余種單品。

6、遠山桂圓

遠山農業(yè) 2022新果福建6A+大桂圓干500g*3袋 帶殼肉厚

福建省遠山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位福建省長汀縣,是專門從事農產品基地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的企業(yè)。

7、桂康桂圓

桂康(GUIKANG) 高州特產龍眼肉 無核免剝桂圓肉干300

桂康成立于1978年,嶺南特色干果品牌

8、鄧桂桂圓

【瀘縣館】四川特產瀘州鄧桂桂圓干盒裝桂圓干禮盒裝

鄧桂隸屬瀘州市鄧氏土特產品有限公司,公元1628年間,鄧氏家族祖先--鄧道協(xié),編著出《桂圓·荔枝譜》之前他就已經對鮮桂圓、荔枝進行晾曬和土灶烘烤,制成干桂圓、干荔枝,發(fā)現這樣有利于果實的儲存,而且營養(yǎng)價值更佳。

9、十月稻田桂圓

十月稻田 桂圓干 500g 龍眼干 帶殼桂圓肉 泡水食材 干

十月稻田,東北好大米,是一個以東北大米、雜糧、干貨為主營的農業(yè)品牌,致力于為國人提供良好的健康食糧,其產品風格豐富多樣,從不同角度詮釋健康食糧的多樣性,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10、塞翁福桂圓

塞翁福 小核桂圓(桂圓干 肉厚核小 龍眼干 臘八粥食

公司坐落于上海市奉賢區(qū)奉賢經濟開發(fā)區(qū)生物科技園區(qū)高豐路666號,是集生產、采購、加工、研發(fā)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yè)企業(yè),塞翁福主要經營食用菌、南北干貨、炒貨、海產品、雜糧制品、粉絲等多個系列產品,品種多達200余種。

7. 福建莆田茶葉有哪些

龜山古剎位于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華亭鎮(zhèn)境內的三紫山頂,風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山脈從仙游縣何嶺東走至此,于群山叢疊中一片平坡如龜殼狀,南倚紫帽山昂聳如龜首,故名龜山,古稱龜洋。

龜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剎之一,依北面南,對面是一列如屏的幾座小山峰,左為筆筒峰,右為筆架山。龜山寺廟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由無了禪師創(chuàng)建?,F存的建筑物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奇峰繞峙、列岫爭聳、松林疊翠、泉聲如弦,這是古剎四大景觀。

古剎千年,滄桑迭變,幾度廢興,慧燈不絕。法堂祭臺上供著三位祖師的佛像,中間的開山祖師無了是有1145年歷史的鍍金全身真人寶像。祭臺正中央懸掛著“千年真身”牌匾。

唐黃滔《龜洋靈感祥院東塔和尚碑》敘述無了開山靈跡云:“初,大師之卜龜洋也,云木之深,藤蘿如織,狼虎有穴,樵采無徑,俄值六眸之巨龜,足躡四龜,俯仰其首如作禮者三,逡巡而失,遂駐錫卓庵,名其地曰龜洋焉。”故亦名六眸山,為唐代福建佛教名山之一。

龜山寺舊貌則呈現清時建制,現總面積1.16萬多平方米,大小殿堂30多廳,僧房寮舍150多間,整個建筑群錯落有致、結構謹嚴。寺院整體布局沿襲歷史不變,其中大雄寶殿、法堂、禪堂、方丈室、放生池均建在歷代舊址上,其石柱、石礎皆為宋原物,斗拱結構系明代風格?,F尚存唐“龜泉井”、五代“六眸池”殘碑、宋元祐年間的蓄水石槽、明石柱聯和清大鐵鼎等。

無了在唐長慶二年(822年)于此開山,結庵潛修。后三年收仙游陳姓9歲兒為童子,至15歲落發(fā),法名慧忠。師徒二人,天天只采野生的苦蓋菜為早晨的“卯齋”,苦行修持,世稱龜洋二菩薩僧。會昌五年(845年)滅佛,勒令僧徒還俗,附近善信迎無了易俗妝藏匿于民家;慧忠伏處巖穴,仍以苦蓋菜充齋,始終不離本山。及宣宗復寺,莆山四眾迎無了主持靈巖寺修復功德,由慧忠一人修建龜洋道場。咸通三年(862年)靈巖寺工程告竣,無了回歸龜洋,咸通八年(867年)十月圓寂,徒眾奉其全身建塔于院西,國子四門博士薛承裕撰塔銘。

咸通十一年(870年)建成院宇9座,名龜洋靈感禪院,有僧眾500多人,無了手辟的18處茶園盛傳名產?;壑蚁蚰角鍍簦膮挓_,于咸通十三年(872年)另于院南的五步里獨居一庵潛修,后人稱此地名南舍。至中和二年(882年)三月初十日圓寂,終年66歲,建塔于菜池西的東崗。御史里行黃滔撰《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世稱廣濟禪師。光啟年間(885~888年),王審知奏聞朝廷,封真寂大師,塔名靈覺。至今人但稱為真身大師,塑夾輶鏤金像,歷代奉于法堂中,“文化大革命”此像被毀,1986年復寺,重塑金像。

唐末,龜洋名冠閩山,僧眾達千人,后梁貞明年間(915~921年)閩王王審知奏請,賜名龜山福清禪院。

宋寶元二年(1039年)覺空和尚來龜山參無了道場,受十方擁戴,留為院主。宋末,僧剎中衰,只有住僧10多人,寺宇僅存中剎。元泰定、天歷年間(1324~1330年)住持越浦十方抄化,歷時5年,全面修復。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始升為寺。景泰五年(1454年)火毀,天順三年(1459年)重建后又圮壞,至萬歷十四年(1586年)北京正覺寺僧勝權、號月中,來閩參謁龜山,見此情景,發(fā)愿重興,捐募閩籍縉紳十方善信,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全面重建完成,僧眾云集,再次達500多人。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住持良忠又一次重建。200多年后,至光緒元年(1875年),僅存一座法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長基雨花院僧成慧、妙性偕徒眾18人來龜山立志重興。歷時4年,修復大雄殿后,創(chuàng)龜山法派輩行46字,即:“懷成本茂定真禪寬如滿正增自顯道最昌圓志融文平聰;香金福茲法燦永寂良心慎戶智鴻長品實聚上敏秀藏密”。

民國3年(1914年)僧平章南渡馬來亞,住持馬六甲青云亭,以后龜山僧不斷南渡,寄回僑匯修建祖寺。龜山海外廨院以青云亭為主,其主持僧相繼為平章、香霖、上宏、定光、金星、金明、禪道、寂晃、理證等。1950~1958年,龜山寺宇建筑漸次修復完整,“文化大革命”遭破壞。

1986年,81歲高齡的定光帶病回國察勘祖寺,返抵麻坡凈業(yè)寺不久,以大愿已償,歡喜示寂,徒弟真經等于龜山興建一座高七級八角形的定光塔,以定光茶身所得舍利安于塔剎上。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六眸勝跡”匾懸于天王殿后檐。

唐代無了于此開山時,手持18斤重的鋤頭,手辟茶園18處。宋紹熙《莆陽志》記載,“莆諸山產茶,龜山第一。”明代月中引種的名種號稱月中香,列為上供品。清末至民國年間墾復山北麓120畝唐代茶園,月中香茶樹還遺存數千株。今龜山茶場總面積340多畝,年產茶葉1.5萬多斤。

龜山福清寺建于唐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亦是福建莆田四大叢林之一 ,無了祖師身莆田靈巖寺(興化寺)登山西行,一路策杖披籟,攀藤附葛,翻山越嶺,涉水過澗,來到三紫山峰恩賜的一處平塢里,發(fā)現密林復被一坳,泉水潺潺有聲,禪師欲走向坳邊掬水解渴,迎面走來一只六眸巨龜,引領四小龜,齊向禪師三復行禮,爾后消失無蹤。明物眼前,須臾頓失,殊屬不可思議。禪師閉目,頓然醒悟,仔細審視周遭景象,但見山深林密,群峰環(huán)屹,消然挺拔,氣墊嵯峨,恍若世外,認為是所求之圣地。從此即結茅屋為庵,以山中野菜為糧充饑,素志堅心,白天開山種茶,夜間坐禪悟道。祖師盛名遠播,歸者千眾,全部過著“一曰不作,一曰不食“的農禪并重的苦行僧生活。

龜山古剎座落于三紫山中峰后龍嶺下,門前開闊,坐向依北朝南,面對筆架名山此乃無了祖師開山時所定,歷千載而不易。整個梵宇依山勢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師殿為中軸線分兩廊左右展開,錯落有序,莊嚴別致,雄偉古樸,巍峨壯觀?,F存建筑物總面積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廳,僧房窠舍 150 多間,有唐宗到明清等歷代遺跡。

龜山盛產名茶。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名僧無了禪師來此開山,辟茶園18處。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題寺聯云:“山半樓臺天半寺,云中鐘鼓月中僧”。相傳明代這里所產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選為貢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達千余人。到后梁貞明年間(915-920年),閩王王審知給寺院賜名“龜山福清禪院”。明代擴建為寺?,F存建筑物乃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地藏殿、禪房、方丈室等。寺西有無了禪師墓塔,石雕裝飾精美、古雅,頗有藝術特色。今寺中齋房有許多石槽,最大的可儲水萬斤,刻有“元ネ右 四年十一月”字樣。

寺內墻壁、門窗鐫刻的楹聯、偈頌、人物、花鳥、物象、碑文等各種圖案,書畫并茂,簡繁相襯,匠藝精湛,造詣爐火純青,可謂“人間巧技奪天工”。

自無了、慧忠兩師徒開山至今,歷代名僧輩出。他們的道行高超,功業(yè)偉烈,郡中蜚聲,四眾景仰。

8. 莆田茶文化

莆田(民間繪畫)、建陽(農民工筆畫)、晉江(民間繪畫)、漳平新橋(農民畫)、龍海(民間繪畫)、詔安(民間繪畫)、漳浦(民間剪紙)、同安(農民畫)、東山(民間音樂)、薌城(燈謎)、永春(民間紙織畫)、石獅蚶江(燈謎)、華安(玉雕)、仙游(民間戲曲)、涵江(民間音樂)、莆田(民間戲?。㈣蠘s(民間剪紙)、松溪(民間版畫)、晉安(壽山石雕)、晉江磁灶錢陂村(書法)、晉安新店(腰鼓藝術)、武夷山(茶文化)、惠安(雕刻藝術)、德化(陶瓷藝術)、晉江(民間戲?。?、建甌(民間版畫)。

9. 莆田的茶葉

石瓢壺

  石瓢壺是紫砂銘器的經典款式,此款為清嘉慶陳曼生所創(chuàng)曼生十八式之一。壺造型仿箬笠,形狀、色澤古雅。經后人多次改良,細分有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紅華石瓢,漢棠石瓢等。

  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樸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 穩(wěn)重之感。壺身八字造型,造成一個主視角度內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顯現簡樸大方 的氣度。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于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干凈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于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xié)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系,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仿古壺

  仿古,為清代邵大亨初創(chuàng),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后人仿制這種壺形就成了模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仿古壺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于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其中有必要特別提出來說的是仿古壺中的仿古如意壺。仿古如意在傳統(tǒng)仿鼓扁壺造型上加飾如意筋紋,身、蓋、頸、腹、鈕,錯落有致,骨肉亭勻,壺的口沿與壺蓋截成一條圓線,口蓋各占一半,蓋子蓋上即合成飽滿的圓線,其對作者的考量可想而知,壺流胥出自然,壺把勻勢而起,且與壺身如意貫氣,壺鈕為如意形橋梁式,平緩舒展合體,整器精美絕倫,而且能夠在泥色的襯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

  供(龔)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所創(chuàng),相傳他的創(chuàng)始人姓龔名春,取自諧音,這把壺被稱之為供春壺。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供春作為書僮隨進士吳頤山來到金沙寺伺讀,閑暇時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參照寺院內大銀杏樹的樹癭,做出了“指螺紋隱起可按”的供春壺。

  供春壺傳世極少,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周澍《臺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p>

  掇球壺

  掇球壺亦是清代邵大亨首創(chuàng),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紫砂壺中最受歡迎的款式之一。掇球壺一身素氣,光滑可鑒,完全是讓簡練形體來展示其美的內蘊,假使在其壺身壺蓋上刻上字畫,那就會顯得畫蛇添足了。有人也這樣做過,但是歷史上的就留不住足跡,必須被淘汰出局。

  掇球壺從整體造型來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細細分解無不取之于球!壺身就是一個大球,當然有的壺適當將其形體壓扁一些,這也是為了整體美的需要,壺蓋是半個球,蓋的又是一個球,而壺嘴及壺把則是截取球上的一個弧。

  來看壺身,若是一個滾圓的球,那按照透視學的觀點來看它的最亮點應該是球體的中間,這個亮點至上而下左右應該是等距離的,然而,掇球壺卻將壺腹稍稍往上移一點,這就使壺身更顯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壺身扛起了壺嘴與壺把,這種幾何學上的比例,我們的制壺先輩雖然說不出道道兒來,可他們知道必須這樣,否則的話,這壺做出來就太丑相了。

  壺肩至壺口必須有一個直挺的過度與銜接,壺口與蓋的相接要有線條承載,否則那壺蓋就沒有一個根基所在,壺蓋雖為半球,但又不是絕對的,它可以根據需要作適當的切割,那蓋的也是如此,但必須從整體上看是球形,換成橋形,扁形,方形都將不倫不類。

  壺流必須一彎半,而其口小根大,與壺面的連接應該很自然的,仿佛從壺體上轉折過去。壺把要從壺肩開始,逐漸由粗變細,引至壺下腹而收,這樣整個壺看上去猶如行云流水,非常暢達。

  西施壺

  西施壺靈感來源于西施: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是紫砂愛好者必收的壺型。

  此壺型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壺蓋上有圓球形壺鈕襯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與小短的壺嘴,就形成了世人喜愛的西施壺,西施壺看似簡約,實為嚴謹,好似渾然天成。

  其中倒把西施壺,也稱作是文旦壺。

  龍旦(龍蛋)壺

  龍旦壺造型極其簡約,其圓滑可愛的造型深受壺友喜愛。作品做工小巧精致,壺身通體為蛋狀,壺身光滑圓潤,短嘴為直流狀,倒把拿捏方便,扁圓珠紐.

  “龍蛋壺”造型取于蛋形,在東方文化中,龍又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吉祥圖騰,所以我們用“龍蛋”來命名,是我們對美好的祝愿與寄托。其圓潤可愛的造型寓意吉祥美好。

  秦權壺

  “秦權”是秦朝統(tǒng)一度量衡時期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權壺仿此而出,短流,環(huán)耳形把手,嵌蓋微鼓,鈕似橋頂,整體簡練、古樸、大方。

  秦權壺早期采用的都是環(huán)耳形把手,現代多改為龍形把手。

  南瓜壺

  南瓜壺是花塑器的一種,而花塑器器形以自然界的動植物形似為主,同類的還有壽桃壺、竹段壺等等。

  南瓜壺造型扁平,壺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圓鼓,向上漸收斂而成壺口。流似卷狀瓜葉,把作成隨意彎扭的瓜蔓,藤蔓貼飾壺身,鈕似瓜蒂,身為瓜形。整體渾然天成,自然有致。整體造型以視覺上的回顧轉向來表白自然微型機的變化和造型上的整體感,趣味性與藝術性皆臻妙境。

  潘壺

  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據當地鄉(xiāng)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通常這種隨嫁的潘壺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妝臺裝發(fā)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為陪葬物,以示對娘家養(yǎng)育的感念之意。

  潘壺常分三種: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yǎng)成后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周盤

  周盤也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此款紫砂壺以羅盤為原型,表自省之用。取意羅盤雖表面圓通,卻堅持己見,曲直合一乃為人之道也。

  周盤圓潤而不失剛勁,暗蘊太極,有形而無窮,或曰大視野,寬胸懷,任憑大風大浪,我自巍然不動。寓意為人處世,寬容大度,能屈能伸。擁壺自省,以凈其身。相逢重大抉擇,執(zhí)周盤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圓。

10. 福建莆田有什么茶葉出名

1、大黃魚吐銀絲

大黃魚,是我國海洋的重要經濟魚種,曾和小黃魚、帶魚、墨魚并稱為中國四大海產。位于福建東北部的寧德市,素有“中國大黃魚之鄉(xiāng)”的美譽。寧德一帶的自然海域,海水溫度常年保持在10-30度之間,非常適宜大黃魚的生長。大黃魚也是當地人餐桌上的???。

大黃魚吐銀絲,是一道源自福建寧德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取大黃魚的兩尾,一尾以一字花刀炸成龍形,澆古早味酸甜汁,另一尾取肉制茸,擠成魚絲狀滑炒,拼成金龍吐絲造型。整道菜外形美觀,吃起來也是脆嫩爽口。

2、白斬河田雞

在南方菜中,白斬雞頗為常見,不同地方的白斬雞,選用的雞的品種和做法各有不同。其中福建菜里的白斬河田雞,選用的是福建長汀的特產河田雞,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還有“世界五大名雞”之稱。

河田雞主要在果園、竹山、松林等純天然環(huán)境中長大,吃的是稻谷等粗糧食物,因此肉質較為緊實細嫩,燉出來的雞湯也是清香甘甜,具有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在烹制白斬河田雞時,還會用到長汀產的客家米酒料酒。咬一口雞肉,香滑不膩,十分誘人。

3、半月沉江

“半月沉江”這道菜,菜名乍一聽上去,十分有詩意,但讓人不知所以然,其實,它是源自福建廈門南普陀寺素菜館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這道菜原先的名字叫“當歸面筋湯”,是以水面筋為主料,香菇、冬筍、當歸等為輔料制作而成,屬于酸辣口的湯菜。

1962年,郭沫若老先生到南普陀寺素菜館用餐時,恰好點了這道當歸面筋湯。菜肴端上桌時,浮出湯面的一半為白色的面筋,一半為黑色的香菇,整體成圓形,好似半輪月影沉在江底。郭老品嘗后贊不絕口,并即興給這道菜起了個具有文學氣息的名字,“半月沉江”。這也是這道菜名字的由來。

4、竹香南日鮑

南日鮑,是產自福建莆田第一大島—南日島的一種鮑魚,是以九孔鮑為母本、日本盤鮑為父本雜交得到的皺紋盤鮑品種。南日鮑生長在南日島的海域里,吃的是新鮮的海帶和紫菜,加上環(huán)境水溫適中,水質污染較少,也就成就了南日鮑獨特的口感。

整道菜制作過程中,需要先取高湯下鍋燒開,加蠔油、蛤晶、老抽攪勻后,加入南日鮑,再將鮑汁裝在竹筒里,放入鹵好的鮑魚,放蒸籠蒸3分鐘,配上米飯即可。鮮嫩的鮑魚肉,夾雜著竹子的清香,吃起來味道是無比鮮美。

5、佛跳墻

提到福建最出名的菜,對于我來說,要屬佛跳墻了。還記得第一次吃這道菜時,我著實是驚呆了。因為在一個金黃色精致的湯碗里,竟然裝著鮑魚、海參、花膠等名貴海鮮,還有豬肉、豬蹄筋、雞肉、筍尖等食材,吃起來既有海鮮的鮮味,又有肉香味,屬實是一道人間美味。

佛跳墻,又名福壽全、滿壇香,民間還習慣稱其為“世界上最貴的湯”。相傳在清朝時期,有一位福建官員到福州的官錢局考察,為了討好這位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廚師們用所有珍貴食材共同做出了一道菜,這也是佛跳墻這道福建名菜的由來。

6、雞湯汆海蚌

提到福建的福州菜,最出名的要屬佛跳墻。其實,還有一道福州菜,也非??简炛茰募夹g,可以跟川菜里的開水白菜媲美,它就是福建的經典名菜—雞湯汆海蚌。這道菜里用到的食材海蚌,必須是產自福州長樂的漳港海蚌,其個頭較大,肉質細嫩,是非常名貴的一種貝類。

雞湯汆海蚌的口味,主要來自于雞湯。需要先將母雞的雞脯肉單獨取出,剁成茸,捏成球狀,其余的雞肉跟牛肉、豬里脊肉一起加清水燉成高湯,然后將雞茸球下鍋煮幾分鐘后取出,濾去雜質,做成精美雞湯,再將汆燙過的海蚌裝碗,淋上雞湯即可。整道菜對時間和火候的要求非常高,菜色潔白透明,肉嫩味鮮。

7、武夷熏鵝

從“武夷熏鵝”這個菜名里,大家就知道,這道菜是源自福建武夷山地區(qū)的特色菜。當地人辦酒席時,武夷熏鵝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在烹制過程中,需要先將鵝肉煮熟,然后涂抹各種香料后,架在放著糯米、桂葉、茶葉等香料的鍋中,用火熏制而成。

經過長時間加工熏制出來的鵝肉,融合了糯米、桂葉和茶葉的香味,外觀色澤金黃誘人,肉香味十足,通常還有微辣、中辣、麻辣等口味可選。大家如果去福建武夷山游玩,一定記得品嘗這道武夷名菜。

8、客家生魚片

提到生魚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料。其實,咱們中國人吃生魚片的歷史,并不輸于日本人。在清朝時期李調元的著作《南越筆記》中,就有提到“粵俗嗜魚生”。時至今日,在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依舊有吃魚生的習慣。客家生魚片,就屬于一道魚生菜肴。

福建名菜客家生魚片,選用的是四大家魚中草魚的肉,需要將草魚剔骨切片,切功十分講究,要切成透明的薄片狀,這樣吃起來口感才會更好。端上桌的客家生魚片,配上用姜汁、醬油、芥末調成的醬汁,入口清爽無比,能瞬間俘獲食客的味蕾。

9、海蠣煎(蠔仔煎)

海蠣煎,又叫蠔仔煎、蚵仔煎,是源自福建閩南地區(qū)的一道特色小吃。這道菜用到的食材海蠣,是產自當地的石海蠣,個頭較小,顏色呈淡綠色,味道鮮而不腥,非常適合拿來制作海蠣煎。

將新鮮的海蠣放入鍋中煎至半熟,再倒入調好的紅薯淀粉、蔬菜糊糊,煎至凝固狀后,倒入打散的雞蛋,兩面煎至金黃即可。吃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上沙茶醬、魚露或辣椒醬。鮮嫩的海蠣肉,和雞蛋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吃起來是嫩而不腥。

10、涮九門頭

涮九門頭,又叫涮九品、一盤九脆,是源自福建龍巖地區(qū)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這道菜選用的是牛身上最精華的9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脊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再輔以佐料制成。

這道菜對刀功要求很高,不同部位的牛肉,要切成不同的形狀,如條狀、塊狀、片狀、花狀等等,然后還會加上米酒和數味中草藥一起烹制,可以說是藥膳兼濟。不同部位的牛肉,吃起來口感也各不相同。因為囊括牛肉中主要精華的原因,民間還有“一餐吃了一頭牛”的說法。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