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鑒別現(xiàn)代汝窯的好壞
1、輕重感。瓷器的輕重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實踐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貼近客觀真實又有個性差異的“輕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體或釉層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細微的差別,都足以導致瓷器輕重的變化。
2、干濕感。有句話說:“古瓷會出汗”。瓷器的年齡不同,衣著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溫度、濕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濕感也會有明顯的不同。一般說來,瓷器的年齡只有在200歲以上者才會有出汗的手感,但800歲以上的瓷器卻也少有出汗的濕潤的手感。
3、潤澀感。新舊瓷器潤澀感的差異十分明顯和巨大。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潤、爽潤、舒潤和溫潤,而且是越古越潤、越老越爽。
4、軟硬感。軟硬感是一種極其微妙、精細的手感,只對個別瓷器品種如越窯、定窯、耀州窯等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和標識意義。
5、溫涼感。溫涼感是區(qū)別瓷器品質(zhì)優(yōu)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嶺和試金石。頂級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特別是頂級的哥窯、汝窯瓷器),的確像寶玉和寶石一樣,溫潤如玉、冬暖夏涼!
6、生熟感。生熟感是手感與聽覺緊密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瓷器也像瓜果一樣,由于燒成溫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燒成溫度低,在1150度以下,則其聲若瓦,為生;燒成溫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則其聲類硬木,為半生;燒成溫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則其聲如石,略有回聲,為半熟;燒成溫度若在1320以上,則其聲像金,回聲悠長,余韻悠然,為熟。
7、滑滯感?;瑴屑仁菨櫇械难永m(xù),又是潤澀感的結(jié)果和原因:潤則滑、潤必滑,滑就潤、滑定潤;澀必滯、澀定滯,滯則澀、滯才澀。
8、粗細感。瓷器的品種窯口不同、歷史年代不同、保存環(huán)境不同、脫玻程度不同,都會導致瓷器釉面粗細感方面的巨大差異和不同。
9、凹凸感。凹凸感對甄別、鑒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紅的真?zhèn)我饬x重大。
另外,宋官鈞窰所獨有的蚯蚓走泥紋也有凸起、凹陷和平展的三種形態(tài)和手感。在民國以前,曾被作為判斷鈞釉的唯一標準。
2. 汝窯現(xiàn)代仿品
1.造型方面。仿品顯得呆滯,缺乏神韻。尤其是采用注漿成型者,更缺乏神韻。所仿汝窯三足弦紋樽往往胎體過厚。筆者曾問仿制者為什么不將胎體做薄些,回答說是胎體做薄了極易變形??磥磉€是胎體配方存在問題。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應引起注意。
2.釉質(zhì)方面。仿品的釉質(zhì)很難達到與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帶有乳濁感,普遍偏向“鈞釉”,釉色也多偏藍。釉面不是無開片就是開片無不及而過之。
3.制作工藝方面。支釘痕不是過大就是過小,釘痕的顏色往往過白。
4.還見有在仿品上鏨刻乾隆御題詩者,只要看看真正的汝窯瓷器上所鏨刻的乾隆御題詩就會發(fā)現(xiàn),仿品上所鏨刻御題詩的字體根本達不到乾隆時的刻詩水平。至于在仿品上包金鑲銀者,更是別出心裁之作。
3. 怎樣鑒別現(xiàn)代汝窯的好壞呢
5個細節(jié)讓你分辨汝窯好壞:
一:器型簡約
汝瓷秉承極簡風格,造型協(xié)調(diào)圓滑、內(nèi)斂不張揚,追求渾然天成的感覺,不會出現(xiàn)很多奇形怪狀和復雜的輪廓接耳等,這個是評判汝瓷的標準之一,宋代以后的瓷器和現(xiàn)代的鑄造工藝過度追求其造型。
二:重量輕
汝瓷傳承金銀器的造型和風格,精美程度可以和金銀器想媲美,制作工藝對重量的把控也是非常的嚴格,所以汝瓷的重量都比一般的瓷器要輕,而且非常薄,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吹彈可破
三:香灰胎
汝瓷胎體的斷面接近香灰色,還原燒制時,汝瓷受氣氛和溫度的變化影響,胎體顏色深淺不同,部分足端有火石紅現(xiàn)象
四:釉層薄
汝瓷的釉層非常薄,一般的汝瓷釉層在0.2mm到0.5mm之間,大件汝窯胎釉才在0.5MM左右;這個也是判斷汝瓷的關(guān)鍵點!
4. 現(xiàn)代汝窯瓷器的鑒別
汝瓷的基本辯別方法,從傳世品看,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
一、胎色:汝瓷胎質(zhì)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jié)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yōu)橹饕卣?。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比曛輳埞锶甏桑猿侍烨?、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釉質(zhì):真品的釉面長期與空氣接觸,釉面有一種古舊感,但是通過釉質(zhì)還能鑒別,釉面勻凈,氣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內(nèi)沒有絨毛狀的流動痕跡者為真品,反之則為仿品。通過30倍以上放大鏡觀看,真品內(nèi)氣泡清晰可見,似晨星閃爍仿品氣泡如堆積的肥皂泡。
四、支釘: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采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nèi)雜質(zhì)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并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shù)暮苌?,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五、器型: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shù)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而且,真品厚重而有質(zhì)感,撫之如脂;仿品卻精致無比,重量較輕。
六、邊沿口部:真品邊沿口部的釉色與其他部位相比稍微變薄,口部釉色稍顯淺銅紅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現(xiàn)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屬于汝州當?shù)?,因而邊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淺(俗稱脫口也稱露白),甚至變成無色透明的玻璃體。
七、開片紋: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于高溫焙燒下產(chǎn)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shù)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nèi)f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zhuǎn)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zhuǎn)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jié)構(gòu)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xiàn)象。
5. 怎樣鑒別現(xiàn)代汝窯的好壞圖片
1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原產(chǎn)地汝瓷的釉有多種優(yōu)秀的表現(xiàn),難以簡單地給出一個最優(yōu)選項。2 首先,汝瓷釉料的采集和制備過程受地理條件影響很大,每個窯場的材料來源和燒制方法都不盡相同。其次,歷史上有很多名家大師在汝瓷釉料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例如鄭和靖、曾仕強、戴善純等人。因此,汝瓷釉料的質(zhì)量和特點往往和窯場和作者有關(guān)。3 不過,從汝瓷的歷史演變和收藏價值上來看,元代晚期至明代初期的青花汝瓷因為釉面白凈、光潔,施彩精細、景物瑰麗,被認為是汝窯的高峰之一。至于具體是哪個制作者的作品釉料更好,需要依據(jù)實際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