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外名人與茶的故事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fù)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而聞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diào)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shù),并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jīng)》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度莆摹分凶d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2. 中外名人與茶的故事手抄報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家具,干凈衛(wèi)生,自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
3.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
4.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又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眠。
5.出門購物,自己帶環(huán)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6.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慘劇。
8.養(yǎng)成隨手關(guān)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經(jīng)過手工DIY的再創(chuàng)造,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廢物也是寶,這樣的家居環(huán)境健康且充滿了創(chuàng)意的小歡樂。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細節(jié)的改變證明:氣候變化已經(jīng)不再只是環(huán)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guān)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guān)。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3. 名人與茶的故事大全
1、西湖龍井
龍井茶或許是中國名茶中最為人所知的一味。提到西湖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龍井茶。乾隆皇帝第三次來到杭州,將胡公廟前18棵茶樹封為“御茶”,于是有了“十八棵御茶樹”的說法。
2、碧螺春
碧螺春向來被名人雅士、文人騷客所垂青。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對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提名“碧螺春”,又稱為“洞庭碧螺春”。
3、六安瓜片
用六安瓜片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六安需在“谷雨”前后10天,采取茶枝稍壯嫩葉,以片取勝,是我國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4、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歸屬清朝名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莊所創(chuàng)制。采于每年清明谷雨,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鋒芒,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4. 中國茶的故事
它本是一片樹葉,最初與人類相遇時,它被當做一味解毒的藥方。幾千年前,它經(jīng)由中國人的雙手,變?yōu)橐坏揽煽诘娘嬈?。它步入了唐朝詩人的殿堂,它成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它藏進僧侶的行囊,與佛法一起東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為一種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時代的貨船,與瓷器、絲綢一道,滿足著歐洲人對東方古國的想象。它豐富了英國文化中最精致優(yōu)雅的禮儀,并跟隨日不落帝國的腳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過漫長的旅程,生命歷經(jīng)枯萎、重生、綻放,或許只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5. 名人喝茶的故事
沒有心思喝茶吃飯。形容心情焦慮不安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4回:“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p>
成語繁體
茶飯無心
成語簡拼 cfwx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作狀語、補語;指人焦急
6. 中國名茶的故事
說到茶葉的發(fā)現(xiàn),就要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傳說神農(nóng)氏嘗了72種毒草后毒氣聚腹,不能自制。躺在一棵樹下休息時,忽然一片被風吹落的樹葉落入口中,清香甜醇,精神為之一振,他咀嚼樹上嫩枝葉,毒氣頓退。那些葉子就是我們今天的茶葉。大家也都知道神農(nóng)嘗百草的事跡,不過關(guān)于茶葉這則傳說已無從考證。
7. 中國關(guān)于茶的故事
謙師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上任,這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正游覽西湖葛嶺的壽星寺。南屏山麓凈慈寺的謙師聽到這個消息,便趕到北山,為蘇東坡點茶。
蘇軾品嘗謙師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專門為之作詩一首,詩中對謙師的茶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送南屏謙師》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天臺乳花世不見,玉川鳳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續(xù)茶經(jīng),會使老謙名不朽。
謙師治茶,有獨特之處。他的茶藝在宋代很有名氣,北宋的史學家劉攽有詩句曰:“瀉湯奪得茶三昧,覓句還窺詩一斑”。后來,人們便把謙師稱為“點茶三昧手”,“三昧手”就成了點茶技藝高超的代名詞。
“三昧”在宗教意識中為一種奧妙的境界。 無論對哪一種追求,一旦達到癡迷便成為愚昧。茶包容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成為“三昧”的共同載體,“三昧”也自然成為茶的獨特內(nèi)涵。
“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茶,是人們生存的第一物質(zhì)需求,為人間“一昧”;
“琴棋書畫詩酒茶”之茶,是人修身養(yǎng)性、怡情悅志不可或缺的一角,為二性之“昧”;
茶道、茶禮、禪茶通靈之茶,形成第三之“昧”。
而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的味道。 “三味”與“三昧”,是人們長期用茶以來的總結(jié)。
8. 中外名人與茶的故事簡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茶文化也在歷朝歷代中得以傳承發(fā)展,從古至今,經(jīng)久不衰,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在歷史的不同時期中,都有名人與茶相伴而生。今天,茶小白就跟大家分享歷史上三位著名的茶人,一起來看看他們和茶有著什么樣的故事。
茶圣·陸羽
“茶圣”陸羽是唐代當之無愧的茶人魁首,亦是我國飲茶史上品茶第一人!
陸羽一生愛茶,亦精通茶道,因創(chuàng)作了世界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jīng)》而聞名于世。
一部《茶經(jīng)》既寫出了茶的靈魂,亦開啟了中華茶文化的歷史新篇章。
陸羽的偉大之處,在《茶經(jīng)》得到了充分地體現(xiàn),他創(chuàng)造了一套茶學、茶藝的思想,將飲茶提升到了一種文化的境界,從而讓飲茶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這正是后代奉陸羽為“茶圣”的主要緣由之一。
別茶人·白居易
中國的文人墨客對茶都情有獨鐘,韻味無窮的茶,同時也蘊含著智慧和文思。
說起“別茶人”白居易,便不得不提起他為答謝好友而寫的一首詩《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緣我是別茶人?!痹娭姓f到他在收到友人寄來的茶葉后,便迫不及待開始煮茶,同時也提到了,他是善于鑒茶識水的“別茶人”,因此友人才會以茶相贈,聊表心意。
白居易為茶所寫的詩作還有許多,如《何處堪避暑》、《琴茶》、《食后》等詩篇中都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茶的喜愛,可謂不折不扣的“別茶人”。
白居易不僅飲茶,而且還親自種茶,享受回歸自然的閑適。《食后》中,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便寫出了白居易持坦然之心,以茶為友,徜徉于茶詩之間的晚年生活。
茶皇·乾隆
清代乾隆皇帝,他雅愛香茗,幾乎品盡天下名茶,寫下了不少詠茶詩詞。
其不僅對泡茶的水質(zhì)和茶具都細致研究,更首次提出“咀嚼四顧甘”的品茗方法,細啜慢飲品味茶的清香甘甜,堪稱歷代帝王中愛茶第一人。
乾隆皇帝愛茶,更懂得“以茶治國”。他品茶論道,用茶溝通,憑茶馭人,將茶之道中博大精深的哲理融匯到治國之道,首創(chuàng)“三清茶”,用梅花佛手、松仁入茶,惠送群臣,警示為臣應(yīng)清如茶水,廉明公正。
除此之外,他為了創(chuàng)辦“經(jīng)筵茶典”而招攬人才并親自講授;提出將茶禮、茶儀作為講政德,倡清廉、崇禮儀的方針。
盡管日理萬機,但以茶養(yǎng)生的“茶皇”乾隆皇帝開創(chuàng)了乾隆盛世,退位后則每天悠閑品茗,安享晚年,活到了88歲,成為中國皇史的壽魁君王。
或許這與他“朝聽潺潺流水,悠閑煮泉烹茗”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歷史不僅僅是過去,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事物都是從古至今歷代相傳。而茶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
它承載著許多故事,穿越歷史的長河來當我們身邊,歷久彌香,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9. 茶人與茶的故事
1、一路,中國泉州人,壯年時東渡日本。一路是一位隱士茶人,總是隨身攜帶著一只茶釜,既燒飯又烹茶,自得其樂。到日本后,一路常常以詩歌同五山名僧唱和應(yīng)答。將茶從中國帶回日本,并著日本第一本茶書《吃茶養(yǎng)生記》的容西和尚便是五山名僧之一。
有一次,一休慕名前去拜訪一路,見面后兩人入座。一休突然發(fā)問:“萬法有路,如何是一路?”一路答道:“萬事皆休,如何是一休?”
2、一個人來向一休學禪,問了好多問題,一休卻一言不發(fā),只是給來客倒茶。茶杯已滿,一休卻不停手,結(jié)果茶水溢出杯子,流淌得到處都是??腿颂嵝岩恍?,一休說:“你的腦袋便和這個茶杯一樣,已被你固有的想法裝的滿滿的,哪里還能裝進什么新東西呢?”
3、京都的安國寺里有一個叫一休的小和尚,聰明機智。和尚已經(jīng)老了,唯一的快樂就是小僧們睡覺了以后,自己一個人暗暗地吃麥芽糖??墒悄骋剐『蜕袀儼l(fā)現(xiàn)了糖:“噢!很好吃的樣子!”小和尚看見了和尚正在吃麥芽糖,很想吃。于是進入房間問:“師父!那究竟是什么?
好像好吃的東西!”老和尚心虛了,就說:“這是老人吃的藥,小孩的毒品,喳!睡覺了,睡覺去!”第二天,和尚要去念經(jīng),對小和尚們說:“大家要好好的看家呀!”就出去了。大家見老和尚走了,大家圍著麥糖壺,“說是毒藥,真的么?”一休卻說:“噢!大家來吃麥糖吧!”
“要受師父挨罵?!贝蠹艺f?!安灰o,我有辦法!”,于是大家就開始吃麥芽糖,麥芽糖真好吃,大家很快就把麥糖吃完了,糖壺空空而也。小僧們擔心起來,可是一休很鎮(zhèn)靜,并沒有怕,而且把師父寶貴的硯拿出來,故意打壞了。不久,老和尚回來了,一休大聲假哭出來。
“怎么了?一休!哭什么?”“我在院子洗師父的硯,不小心打壞了,為了謝罪,想死去,大家把麥芽糖吃掉了,可是還沒有死。”老和尚就只好說:“不要哭,壺里東西是麥芽糖不是毒品,吃了也不會死,我說了謊,是不對的。得罪,謝罪。”和尚搔了頭,說了實話。
4、一休頓智禪,義滿將軍聽到了,就想與他相見,叫一休來到莊嚴的金閣寺。義滿指著屏風微笑:“一休!畫在這個屏風上的虎,每天到了晚上就跑出來,你把他捆起來吧!”“可以,請借給我強力的繩子和頭帶?!?/p>
一休并不害怕,拉好衫袖,帶上布頭帶,拿著繩子。跳入庭中,說:“可以縛住老虎,喳!無論是誰,從屏風上,趕出老虎來!”“怎,怎么了?”很得意的將軍此時也恐惶起來?!罢垼】彀牙匣②s出來!它可能是看了我而恐怖慌了,不敢出來,幫忙吧!”
沒有人能把屏風的老虎趕出來。將軍其它部下都羞愧了。就把很好吃的菜飯排在一休并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剩下魚肉,一休就把那些吞下去了。“一休你是和尚,怎么把魚肉吃掉了!”將軍叱責地說。一休回答:“我的咽喉好像大路,菜販魚擔都通得過?!?/p>
“那劍通得過么?”將軍拔出劍來,指向一休的咽喉。一休并不愴惶,“這劍只請劍客通過?!薄斑@劍賞賜你吧!”將軍只能說。一休繼續(xù)用功下去,后來成為偉大的禪師了。
5、豆油店的多平先生,愛好圍棋,老和尚也特別喜歡下圍棋,每天到了晚上,多平就來訪問老和尚,兩個人下圍棋到三更半夜,因此小僧們想睡也不能睡覺。雖然有把掃帚倒立的符咒謝客,趕他走,可是多平先生并不回去。小僧們太傷腦筋了。
就去問一休有沒有好的辦法:“一休小弟!這樣的,每天晚上不得了呀!有什么好的辦法么?”“嗯……”一休想到了什么似的,有了辦法:“好的,從明天起,不要給多平先生來了!”到了第二天的傍晚,一休展開一大張紙,紙上寫著“寫穿的獸皮的人,不得進來!”
他把紙貼在門柱上,到了晚上,多平先生照常穿著獸皮背心來,因為他怕寒,來到山內(nèi),看到貼紙,可是他依然進來了?!芭栋?!多平先生,有沒有看見了柱上的貼紙?”“??!看見了呀!”“穿上獸皮的人不能進來,怎么進來了?”“那么,本堂的大鼓,就可以么?
是不是大鼓有獸皮?怎么樣?小僧們,輸了么?”于是就威風凜凜的進來了。一休等待著:“等著!多平先生!不錯,大鼓是獸皮做的,所以朝晚受到挨打。多平先生還是一樣,要受挨打了?!币恍莸拿钜幌拢∩畟兙吞崞鸩裰Π糇?,向多平先生襲擊。
“救命呀!”多平先生抱頭而走。“不得了,走了!”從此,多平先生就不敢在安國寺停留太長時間了。